崇安八角亭:長得像龍須的茶!

崇安八角亭:長得像龍須的茶!

30閱讀 2018-09-13 09:14 產品

       龍須茶早在清初即有文字記述。清康熙五十六年間(一七一七年),崇安縣令陸廷燦在《續(xù)茶經》中記載:“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洲茶名色有蓮子心、自毫、紫毫、龍須、鳳尾……等類”。并簡述其采制之法云:“摘初發(fā)之芽一旗未展者,謂之蓮子心。連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謂之鳳尾龍須”。據此記載,清初不但已有龍須名稱,而且還有采制方法的介紹,由此推斷,龍須茶至遲在明末清初就有生產,迄今已有三百年左右歷史。

  一、藏

      龍須茶在清末民初崇安茶葉全盛期產量應最多,

  但因當時包括在烏龍茶總數內統(tǒng)計,致無確數。

  據調查,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年間,

  年產量約為二百余擔。

  又據一九四一年《閩茶季刊》記載,

  一九三九年龍須茶出口數為一百九十四箱,

  每箱凈重三十八斤,加上本地銷售數,

  總量應在萬斤以上。

  當時主要運銷美國舊金山及新加坡東南亞地區(qū)。

  由于龍須茶做工精巧、外形美觀、飲用方便,

  一向頗受海外僑胞歡迎。

  每逢新年和喜慶之日,

  當地僑胞多以龍須茶作為饋贈禮品。

       奇苑|攝

 

   二、賞

      龍須茶具有工藝品的性質,它對外形的要求極高,

  茶束的外觀形狀,必須象滿蘸墨汁而直立的短毛筆,

  色呈墨綠,長約二寸八分,最大處周圍約二寸半,

  不宜過大或過小,四十至五十個干茶束約重一定。

  茶束分單和雙束兩種,均扎以鮮艷的紅、綠絲線。

  奇苑|攝

  三、品

      龍須茶由于它的加工工藝獨特,因此對鮮葉原料有特殊要求。為能取得肥壯的芽梢,茶樹多種植于土壤肥沃的園林,促使萌發(fā)較長而肥壯的新梢以供制造龍須茶。茶樹品種以武夷菜茶有性群體為主。一般開采期在谷雨至立夏前,待新梢伸育至芽三、四葉,度達三、四寸左右時帶梗采下,過長財于樹上留葉。采下的鮮芽必須順序輕放,不能重壓,以免茶梗折斷或葉片破碎,并及時送回加工處理。

  奇苑|攝

  由于經過委凋、長時間低溫烘干和多次攤涼回潮,芽葉中多酚類化合物經過一定程度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其內在品質特點介于烘青綠茶和烏龍茶之間。沖泡后,湯水清澈明凈,呈橙黃色,帶烏龍茶香型,優(yōu)異者亦帶花香,滋味醇厚,極耐沖泡。

上一頁:評測|喝不出苦澀味的檸檬紅茶,令人心潮蕩漾

下一頁:廣東省政協(xié)委員藍澤敏校友接受央視采訪 暢談推動茶產業(yè)的轉型升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