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里茶道”跨國申遺,看中國茶的世界表達

從“萬里茶道”跨國申遺,看中國茶的世界表達

471閱讀 2025-11-05 17:35 行業(yè)

內(nèi)蒙古草原深處,一枚刻著“正興德記”與俄文“金羊角”的清代茶砝碼靜靜躺在博物館中。這枚穿越三個世紀的銅砝碼,見證了這樣一條萬里茶道:它始于武夷山下梅村的青石板碼頭,跨越1.3萬公里,最終抵達圣彼得堡的宮廷茶會。

2022年11月,“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三年過去,中國茶在全球的傳播已從單純的商品貿(mào)易,轉向科技、文化賦能的品牌輸出。

與此同時,中俄蒙三國聯(lián)合推動的“萬里茶道”跨國申遺也步入關鍵階段。這條和絲綢之路齊名、興起于17世紀末、繁榮兩個多世紀的古商道,正從歷史的塵煙中蘇醒,成為中國茶文化出海與全球傳播的重要象征。

從“萬里茶道”跨國申遺,看中國茶的世界表達

“北疆門戶”二連浩特,這里也是“萬里茶道”樞紐地

萬里茶道:從百年商道到跨國申遺新實踐

萬里茶道曾是橫跨歐亞的“黃金商道”。17世紀末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后,邊境貿(mào)易開放,武夷巖茶經(jīng)漢口集散、張家口轉運,由駝隊穿越蒙古草原,抵達恰克圖口岸,最終遠銷圣彼得堡。兩個多世紀里,這條1.3萬公里的商道年輸俄茶葉超25萬擔,占中國出口總量七成,更催生了晉商“大盛川”票號跨國匯兌、“常氏家族”年銷12萬箱磚茶的商業(yè)傳奇,成為文明交流的早期見證。

如今,這條古商道的價值在跨國合作中被重新激活。2013年,中俄蒙三國正式啟動萬里茶道聯(lián)合申遺,將這條“和絲綢之路齊名”的文化線路納入共同保護視野。十余年間,三國建立起“遺址普查—聯(lián)合修繕—數(shù)字化存檔”的協(xié)作機制:中國對武夷山下梅村鄒氏家祠、漢口俄商新泰洋行舊址等40余處核心遺址進行保護性修復,蒙古國重點修繕草原駝隊驛站群,俄羅斯則對恰克圖跨國商號建筑群開展考古整理,三方共完成100多處遺址的系統(tǒng)性保護,讓散落的歷史遺跡形成“文化鏈條”。

2024年,三國進一步簽署《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備忘錄》,明確將“茶貿(mào)易檔案共享”“非遺技藝聯(lián)合展示”納入申遺配套項目——中國茶葉博物館與俄羅斯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合作推出“茶路文獻特展”,蒙古國則在烏蘭巴托舉辦“駝隊文化節(jié)”,通過實物展陳、民俗表演等形式,讓茶道文化從“遺址保護”延伸至“活態(tài)傳承”。

隨著2025年申遺中期評估臨近,三國的協(xié)作進入沖刺階段:目前已完成申遺文本第三輪修訂,補充了“晉商賬本”“恰克圖貿(mào)易契約”等200余件新發(fā)現(xiàn)的歷史物證,并建立跨國專家評審組,對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最終核驗。這場跨越國界的文化保護行動,不僅是對百年商道的致敬,更讓萬里茶道成為新時代文明對話的重要載體。

從“萬里茶道”跨國申遺,看中國茶的世界表達

新華社俄羅斯籍記者瑪莎在“武夷山萬里茶道起點”雕塑參觀

產(chǎn)業(yè)出海:從古道貿(mào)易到全球布局

三百年后的今天,中國茶出海已不再是簡單的原料貿(mào)易,而是走向品牌化、深加工與全鏈路運營的新時代。

在浙江湖州,聚倍科技集團研發(fā)的AI萃飲機成為歐美市場的新寵。這些通過美國UL、FCC認證的設備,將復雜的泡茶工藝簡化為“一鍵啟動”,解決了中國茶出海的標準化核心難題。“訂單已排至明年,”董事長劉小林表示,“國慶期間生產(chǎn)線也未停工,預計明年海外銷售額突破3000萬美元?!?/p>

新茶飲品牌的國際化步伐更為迅猛。喜茶在美國門店數(shù)量從2家躍升至30余家,海外門店總數(shù)一年增長超6倍;霸王茶姬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場商品交易總額達1.78億元,同比增長超八成。這些品牌不僅在復制門店,更在移植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4月,霸王茶姬印度尼西亞首店開業(yè)。5月,它先是進軍北美,開出美國首店,又在泰國連開三家新店;6月,在馬來西亞同時開張8家店……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Q2,霸王茶姬海外門店總數(shù)達到208家,單季度凈增43家。截至6月,霸王茶姬海外門店覆蓋馬來西亞(178家)、新加坡(16家)、印度尼西亞(8家)、泰國(5家)及美國(1家)。海外門店的業(yè)績也很亮眼,本季度海外門店的總GMV達到2.35億元,同比增長77.4%。

面對國際市場的標準化需求與溯源要求,科技成為中國茶出海的關鍵支撐。

在加工環(huán)節(jié),智能發(fā)酵控制系統(tǒng)、AI品控設備等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落地。湖南安化一家黑茶企業(yè)引入德國傳感技術,實現(xiàn)對渥堆溫度、濕度的精準控制,在保留傳統(tǒng)風味的同時達成標準化生產(chǎn),產(chǎn)品成功進入德國、法國等高端市場。

深加工則進一步拓展了茶的應用場景。茶多酚膠囊、茶食品、茶化妝品等系列產(chǎn)品出口至日本、韓國與歐美國家,2024年茶精深加工產(chǎn)品出口額預計突破5億元。這些創(chuàng)新讓茶葉價值提升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徹底改變了“論斤賣茶”的傳統(tǒng)模式。

文化傳播:從技藝展示到文明對話

如果說產(chǎn)業(yè)與科技是茶出海的“雙翼”,文化則是其“靈魂”。

2023年以來,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打造的全球文化交流品牌活動“茶和天下”雅集不斷在國際上“出圈”。潮州工夫茶、四川長嘴壺茶藝、泉州“木偶斟茶”等非遺技藝走出國門。提線木偶戲傳承人傅端鳳說:“外國觀眾從木偶斟茶的一舉一動中,讀懂了中國人謙和禮敬的處世哲學?!?/p>

教育合作也成為文化出海的新路徑。浙江農(nóng)林大學茶學院與意大利、肯尼亞等國高校合作開設“國際茶文化工作坊”,推動中國茶藝師標準“走出去”。截至目前,已培養(yǎng)海外本土茶藝師超過500名。

從“萬里茶道”跨國申遺,看中國茶的世界表達

古巴舉行“茶和天下”雅集活動

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輕一代正成為茶文化傳播的生力軍。在TikTok、Instagram等平臺,“ChineseTea”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突破10億次。95后茶人林悠揚通過短視頻展示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吸引200萬海外粉絲關注?!安璨皇抢瞎哦?,它是活的,每天都在重新生長?!彼f。

這種文化傳播的背后,是千年茶道精神的當代延續(xù)。正如晉商常氏家族在《常氏家訓》中所寫:“茶道即商道,信譽即生命?!爆F(xiàn)代茶人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品牌承諾,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中國茶的新形象。

站在申遺三周年的節(jié)點回望,中國茶出海已進入全新階段。

從晉商駝隊的銅鈴回響到AI茶機的運轉聲,從恰克圖的老賬本到區(qū)塊鏈的溯源碼,中國茶的出海之旅始終承載著文明交流的使命。

正如武夷山老茶人吳六斤站在古碼頭遺址前所說:“繩子磨出的溝壑會變深,茶路只會越走越寬?!?/p>

當一片茶葉在莫斯科的茶炊中翻滾,在紐約的茶拿鐵中融化,在東京的茶席上飄香,它早已超越飲品范疇,成為人類美好生活的共同語言。萬里茶道申遺與中國茶非遺三周年,正是這一旅程的新起點——這條路,仍在延伸;這杯茶,永遠溫熱。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記者鄭琳,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2000年班章特二號熟餅,大白菜熟茶之巔,國營勐海茶廠標桿熟

下一頁:今大福高端茶:大國韻、大金九茶王,未來普洱茶江湖的明星!

相關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