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茶貢院
“千金買斷顧渚春”。
浙江長興顧渚,東近太湖,重巒疊嶂,冬無寒冬,夏無酷暑。
唐代湖州刺史張文規(guī)稱:“茶生期間,尤為絕品。”
一縷茶香越千年,跨越唐宋元明清。
陸羽《茶經》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
紫筍茶因此而得名。
顧渚紫筍茶,據歷史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就已成為有名的貢品茶。
紫筍茶進貢線路圖
元代《牟獻陵陽集》中有句“唐中葉以后,顧渚茶歲造萬八千斤,謂之貢焙”??梢姰敃r顧諸茶不僅質量高超,而且數量也很可觀。
經陸羽之后,許多名人雅士,如杜牧、白居易、顏真卿、蘇軾、王十朋等都為顧渚紫筍茶吟詩作賦,贊譽不已。
然而自清順治三年(1646)長興知縣劉天運“豁役免解”后,紫筍茶日漸式微。直至上世紀70年代,才重獲新生。
1979年長潮張嶺茶場摘茶
1979年長潮張嶺茶場制茶
1979年長潮張嶺茶場炒茶
為了讓紫筍茶香飄世界,長興茶文化研究會組織編寫了《紫筍茶的前世今生》(詳見文末),并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浙江省政協原主席周國富作序。我們從中節(jié)選部分內容,希望透過書中文字,穿越千年歷史,追求茶道和茶圣的足跡,探尋紫筍茶的前世榮光與今生美好。
茶香縷縷越千年,一芽一葉總關情
生態(tài)茶園
顧渚山的茶源于何時植采,難以定考,在陸羽發(fā)現顧渚茶之前,它一直是“土茶”的存在。恰是這款莫名土茶,令當年34歲的陸羽欣喜不已。
唐潮十二坊
“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薦于上”。從此,“土茶”搖身變?yōu)樨暡琛?/p>
茶山春色
又一句,“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讓顧渚山的紫筍茶名聲顯赫,揚名立萬。一時間顧渚山成為天下名山,各路官宦名流、文人逸士紛至沓來。皇家需求催生了上流時尚,文人介人造就了文化現象,于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茶文化由此發(fā)祥。
今生好年華 不負顧渚春
有人說清明時節(jié),是一片茶葉的最好年華。讀書如品茶,這句子讀起來像手捧一盞好茶,讓人聞香心動。
我素來愛茶,有緣來到長興安度此身,便尤憐紫筍。
顧渚紫筍,唐時名茶中數一數二,明代時因茶的興起,又成為江南一枝獨秀,清初尚且續(xù)貢,之后悄無聲息地離開皇家,默默在山野里獨自芬芳。
《茶經》中
紫筍貢茶加工工藝
有人說清明時節(jié),是一片茶葉的最好年華。讀書如品茶,這句子讀起來像手捧一盞好茶,讓人聞香心動。
清明時節(jié),也是一片紫筍的最好年華。若有雨水,在山野春天里,每一處茶園都有一種蓬勃的生機,那一顆顆剛冒頭似乎還毛茸茸的嫩芽,又是誰的素手堪摘?
生命遇到茶 草木也放光
顧渚山谷紫筍茗,
芳香唐代已揚稱,
清茶一碗傳心意,
聯句吟詩樂趣亭。
清明時分,在云霧裊裊的顧渚山脈上,長興茶農們開始滿懷希望地采摘下第一片茶樹上的嫩芽。散落在山邊的村莊,每天進出的茶鮮葉簍筐,給春日的長興帶來了勃勃的生機。這一片片攤在竹匾上的茶樹葉子,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賞心。
壽圣寺
紫筍茶茶產區(qū)里的每一片葉子,都在訴說著一段故事,故事里是紫筍茶山里的日月山水,風土人情,更是一代又一代茶人畢生追求巔峰口感的那份篤定和堅守。
盡管它容顏變遷,而不變的,是它引以為傲的甘洌芬芳。
來源:茶貴人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