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午陽光的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知大家是否有看,小編我已被該劇的制作精良所吸引。
這是一個網絡小說改編、以北宋為為背景的故事。在劇中,你能看到還原度極高的宋朝生活,點茶的鏡頭便是對宋代人生活的側寫,細節(jié)讓人感動。
《知否知否》里的那場戲大概是這樣的:一家之主罰了兩個女兒,于是大老婆勸阻無效后跑來老太太房里游說。其實也就是場婆媳兩個人在房間說話的戲,擱到一般的劇,大概就是坐在椅子上嘚吧嘚就完了。
但這里,老太太和大老婆在那邊說著,穿插了仆人在一旁的茶臺上點茶的鏡頭:
先是燒水,熱水入茶壺
第二步應是溫盞,但小編看了好幾遍,
都沒有這個特寫,直接跳到第三步,調膏
接著熱水回環(huán)
接著是點茶?
最終端上來的茶湯是實實在在的宋代點茶,
如白粥一般?
喝茶于古人而言不可缺少的生活藝術
品香、點茶,掛畫,插花是中產文人和官宦世家必須要做的四件事情,在《知否》里表示了三個蘭姑娘學了其中3種。
那最首先出場的就是點茶。點茶法自晚唐便有,只是興盛于兩宋,如果說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藝,那么宋代的點茶更重于意境。
說到點茶,不得不提起宋朝這位萬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的奇葩皇帝——宋徽宗趙佶,這可是個神人,本應是個藝術家,奈何生在帝王家啊~《延福宮曲宴記》里記載宋徽宗為群臣演示點茶茶藝的一幕:"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
這位藝術家皇帝不僅自己會點茶,而且將所得妙處都寫進了他的茶著作《大觀茶論》中。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被实鬯鶚分?,自然上到官宦之家,下到富戶商賈都一溜煙的跟風?;兆诤苤С执蟪紓兺娌瑁J為這是“盛世之情尚也”,所以我們從詩文里面看到蘇東坡、陸游等名流志士都對點茶贊賞有加。、
點茶法是將茶末放到盞中并直接用沸水沖點,此外,為了使茶沫更加豐富,點茶法中還特別用銀調羹或者竹茶憲來篩茶。所以,一般認為點茶法的精髓在于注水和篩打。
宋人點茶用茶瓶燒水,茶瓶也稱為茶壺或執(zhí)壺?!洞笥^茶論》的《瓶》篇講的就是點茶用的茶瓶。宋徽宗說:“瓶宜金銀?!币馑际牵杵孔詈檬墙鸬你y的。
茶瓶
五個步驟教會你在宋朝喝茶
點茶分為“碾茶——羅茶——候湯——熁(xié)盞——點茶 ”五個基本步驟。
碾茶——用好的棉紙裹住茶餅敲碎,然后將碎茶塊放入碾槽中快速有力地將其碾成粉末。碾茶要迅速,不能長時間碾茶,否則有損茶末的新鮮度。如果不是當年的新鮮茶餅,最好將茶烘烤后再碾,以激發(fā)陳茶封存過久的香氣。
羅茶——將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羅中細篩,確保點茶時使用的茶末細,多篩幾次,越細越好,這樣才能“入湯輕泛,粥面光凝,盡茶色”。
候湯——即煮點茶用水,煮水的原則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的二沸水為度。也就是說,當看到水面呈現魚眼大小、蟹眼大小的沸泡時,就可停止加熱了。待三沸后,水就偏老了。泡茶時,取二沸的水,置邊上,等到水沒有沸騰的聲音,就可以用了。
熁盞——調膏點茶之前,先用開水沖滌茶盞,類似于今天的“溫杯”。在宋時,人們認為“熁盞令熱”,可以使點茶時茶末上浮,“發(fā)立耐久”,有助于點茶的效果好,否則茶不浮。
點茶:《大觀茶論》里把點茶注水的程序分為七次,即“七湯”,每一道湯的水量、力度和點注的位置都有不同,對茶的“發(fā)立”起沫都有影響。
宋徽宗說:“點茶不一。”點茶的方法不一樣,出來的效果也不同。每一次篩茶的方式和要達到的效果都不一樣,最后達到的狀態(tài)是:“乳霧洶涌,溢盞而起”。
圖片里小姐姐手上拿的這個
似刷子又似打蛋器的竹制品就是茶筅
一湯:可用湯匙先將茶末調成膏狀。水要環(huán)繞著茶注入,不可直接沖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面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tài)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最后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福利來啦!
宋代點茶執(zhí)壺 仿古瓜楞湯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