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本質(zhì)是一種放空和治愈

喝茶的本質(zhì)是一種放空和治愈

30閱讀 2022-10-05 05:35 文化

曾有人形象地說:“每次喝茶,愉悅得就像談了一場戀愛?!?/span>

一杯茶中的芬芳,一杯茶中的鮮爽,一杯茶中的溫潤,一杯茶中的大自然氣韻,在茶湯入口的那一刻,給我們的身心帶來無比愉悅。這種感受,不僅來自于精神層面,也與物質(zhì)層面息息相關,那就是茶葉本身。

大約在630萬年前,茶樹就合成了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三大主要的內(nèi)含物質(zhì)。從品飲時的感官特征看,茶多酚有苦還有澀,茶氨酸有鮮還有甜,咖啡因只有苦。當三者匯聚在茶葉中,溶于一杯茶水時,三種物質(zhì)以某種平衡的方式完美地混合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芳香,不同的茶韻,不同的滋味……

茶葉是個復雜而矛盾的混合體,茶多酚抗氧化、咖啡因提神、茶氨酸安神,而茶氨酸又會影響到多巴胺的分泌……但正是這種復雜和矛盾,成為了茶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茶能給人帶來快樂的密碼。

茶葉中的咖啡因,是刺激身心的活性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古人對茶葉的最早認知和利用,并在諸多筆墨中稱頌過這一功效。除了溫和的提神醒腦這一刺激作用外,咖啡因還具有鎮(zhèn)痛和利尿等功效,所以無論是醫(yī)藥著作、詩詞歌賦,或是逸聞趣事中,通常都認為茶能解渴、止睡、解酒和提神醒腦。

對咖啡因所起作用的認知,讓茶很快與佛教結緣,進而推動了茶的普及和茶文化的發(fā)展?!疤煜旅缴级唷薄昂貌璩鲈诿街小钡戎T多出自古人的筆墨,都隱隱點明了其中的關系。而被譽為“茶圣”的陸羽,自小便在寺廟中長大。

坐禪飲茶,是僧侶與茶結緣的開始。東漢末年,佛教自西域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后各地寺院林立,佛教鼎盛一時。而山中僧侶壽命都很長,究其內(nèi)因,他們都有嗜茶的習慣。僧人曠日持久的坐禪,正需要某種興奮劑的支持,茶葉中的咖啡因恰好具有提神驅眠的功效。

據(jù)《晉書·藝術傳》載,東晉僧人單道開在后趙都城鄴城昭德寺修行時,坐禪十分刻苦,不畏寒暑,經(jīng)常晝夜不眠誦經(jīng)四余萬言,“飲茶蘇”,以茶解困,防止睡眠,表明佛教僧侶飲茶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坐禪修行。其實如果細究歷史上的諸多名茶,或多或少都與寺院和僧侶有關系。

盡管在茶文化發(fā)展的早期,茶常常與佛教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但至少到唐中期,道教觀念也開始占有一席之地,許多那時候的茶詩、茶文都特意提到道教神仙。盧仝的《七碗茶歌》一詩,就充滿了道家意象,把茶描述成能改變身心狀態(tài)的靈丹妙藥,從解渴潤喉到破除孤悶,再到消除過去的不平事,最終茶讓品飲者與神靈溝通,去往傳說中的道家仙境蓬萊。

《七碗茶歌》體現(xiàn)了從古至今許多茶文化作品的共同特點,那就是解渴、提神、養(yǎng)生的實際功效,與滌煩、消除苦難、凈化肉身、飛升仙境的道教意象。

世俗的與非世俗的,《七碗茶歌》將茶的這種雙重性完美地展現(xiàn)了出來。也正是這種雙重性,在佛教、道教和養(yǎng)生需求的推動下,經(jīng)過陸羽“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的感召,在眾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的擁躉下,茶逐漸從物質(zhì)層面的需求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成為了構筑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基石。

如果說佛教對茶的利用是基于咖啡因,那么至少到唐中期,從盧仝開始,人們對茶葉中的茶氨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利用。

茶喝到口中之后會有生津潤甜的感覺,主要就是茶葉中的茶氨酸在起作用。茶氨酸是茶葉的三大內(nèi)含物質(zhì)中,最能給人帶來美好品飲感受的物質(zhì),喝茶時的鮮和甜,主要都來自于茶氨酸。對于治愈來說,茶氨酸還具有安神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茶氨酸能明顯促進大腦中樞分泌多巴胺,并提高多巴胺的生理活性。多巴胺是人類愉悅感的來源,意味著快樂,是大腦感到幸福的根源。許多介紹多巴胺的文章,把多巴胺形容成生活值得一過的終極意義所在,也是我們享受每一個快樂時刻的本質(zhì)。這或許就是盧仝喝過茶后,能飄飄欲仙的原因所在。

在人類的大腦中,大約有900億個神經(jīng)元,形成了龐大而復雜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各種復雜的神經(jīng)功能,全靠一個神經(jīng)元的沖動傳遞到另一個神經(jīng)元的相互接觸的結構,也就是突觸來實現(xiàn)。為了在不同的突觸之間傳遞不同的信號,人腦能夠合成和釋放上百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多巴胺。對于多巴胺的準確描述,一個是多巴胺作用于我們的獎賞系統(tǒng),讓我們產(chǎn)生愉悅感;另外一個作用是,讓大腦預期獎賞,從而指導相應的行為。

酒也能讓人飄飄欲仙,忘乎所以,為何治愈恰恰與茶產(chǎn)生關聯(lián)呢?這或許與中國人中庸之道的處事哲學、溫潤如玉的文化性格有莫大關系。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喝酒的人或大喜或大悲。喝茶的人卻是在大喜之下有克制,在大悲之下有激勵,認識到“生命的不完美”和“生活的不完美”,所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平淡中反思并獲得治愈。

許多時候,治愈其實很簡單?;蛟S是心情低迷時,抬頭看看蔚藍的天空,放下沉重的心情,便是天空治愈了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治愈藍”;或許是窮途末路時,一只緩慢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往山爬的蝸牛,讓你萌生咬咬牙堅持下去的想法,讓你緊繃的情緒松松弦,這便是“治愈系”;或是一杯溫暖的茶,讓你靜下心來的慢慢品味,茶暖心更暖,眼前這杯“茶”,便是“治愈茶”……茶是生活的最好陪伴,在你焦慮的時候,在你沮喪的時候,往往能陪伴著你,帶給你快樂,慰籍你的心靈,帶給你通透與澄明。

茶可以是物質(zhì)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脫俗高雅的;可以處江湖之遠,也可以高居廟堂之上。茶的這種雙重性,并非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在大俗大雅間融入到日常生活,助力建構起我們的精神世界。

于是,在雅俗之間,一杯淺淺的茶湯,不僅是一種心靈的放空,更是一種身心的治愈。

本文節(jié)選自《喝茶的本質(zhì)是一種放空和治愈》

作者丨段兆順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2021年3月刊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連翹水峪:茶葉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寶藏”

下一頁:建標準,強產(chǎn)業(yè):《平昌青芽茶》地方標準專家評審會圓滿召開

相關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