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史唐代卷》是一本很專業(yè)的史學論著。全本《中華茶史》設定為多卷本,目前僅出版了“唐代卷”。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有個小問題,學習唐代茶文化,讀一讀陸羽《茶經》不就可以了嗎?或者讀盧仝、白居易、皎然的茶詩不也可以嗎?或者來陜西法門寺博物館或者陜西歷史博物館近距離研究一下唐僖宗皇家金銀茶器,不也可以嗎?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典型,經常有人問。
結論必然是確定的,以上這些符號并不能代表完整的唐代茶史,他們只是唐代茶文化大海里的一片浪花,是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個體,而不是社會全部,是表象而不是背景,誠如浮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對于研究者及從業(yè)者而言,讀到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
唐,在中國古代史中是最為璀璨而華麗的篇章,人們往往冠其以“大唐”,這不僅是因其開明的政治、發(fā)達的經濟與繁榮的文化,更因其有著開放自由、明朗豁達、博大精深的磅礴氣勢。它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諸多輝煌,也為后世留下了至尊至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茶,是唐代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吨腥A茶史唐代卷》全書400多頁,52萬字。我這短短一篇小文不足以復述其梗概。為什么要精讀唐代茶史?我根據個人體會談四點幫你理解學習唐代茶史的重要性。
唐代茶文化之所以偉大,和前后歷朝歷代比起來,請注意我加了“前后”二字,有四點突破,或者說明顯特色。
一、飲茶有程式。
唐代開風氣之先,首先在歷史上規(guī)范了飲茶的程式。把茶葉從藥用禮用食用中解脫出來,從而上升為一種生活藝術。陸羽首創(chuàng)“煎茶法”,這是中國茶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陸羽《茶經五之煮》把它總結為:炙茶、碾茶、篩茶、煮水、投茶、酌茶、吃茶,共7步,“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藝俱佳,整個唐王朝上行下效,文人雅士推波助瀾,飲茶風靡全社會,流行于各階層,傳播到諸多地區(qū)、民族,并流傳海外,于是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的主流標簽,煎茶道也成為中華茶文化的一面旗幟,并被后朝發(fā)揚光大。
二、茶器有獨立。
中國茶具在唐代以前基本是與食器混用,一具多用,酒具茶具不分家,從唐代開始就逐漸開始把飲茶的器具從酒具中分離了出來,這一點陸羽功不可沒。除過實現飲茶功能的專用制茶器和品茗器外,比如茶碾、茶羅等實用器,也有了明確標識為“茶”的茶罐、茶盞等貯藏器,這表明茶器具獨立得很徹底。唐代飲茶器大體有三類,分別為唐代宮廷皇室專用茶器、陸羽“二十四事”茶具和通用于社會各界的普通茶具。尤其是以陸羽《茶經》配套研發(fā)的24器,器以載道,更使得唐代茶文化登峰造極,遠近傾慕,迅速成為唐代生活藝術的典范。
三、茶道哲學有探索。
唐代詩僧皎然在其詩中首次提出“茶道”二字。盧仝“七碗茶”花開兩枝,為之后禪茶、道茶的擁躉都提供了吟詠抒懷的典故。茶從酒中分離出來,這必然是首要解決的一個茶的哲學問題,唐代王敷茶酒論開啟了茶酒的哲學思辨。即使如陸羽《茶經》,它不也純粹只是一部技藝書或者一部茶的百科全書,因為技藝和知識逝者如斯夫,對于今天的茶人,陸羽《茶經》更像一部哲學書,大唐三教融合,《茶經》表達了作者陸羽在他的時代研究茶道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治大國如烹小茶,所謂“伊公羹陸氏茶”是也。他(她)們從飲茶品茗中,來探尋自然之美、品賞生命之樂、體悟人生之理,從而讓飲茶具有高妙的審美價值和玄遠的生命意味,形成了獨特的“盛唐之音”。
四、茶文化有體系。
唐代茶產業(yè)有體系,茶文化也是有體系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使有陸羽《茶經》橫空出世,如日中天,也并沒有完全覆蓋唐代的茶文化。唐代茶葉的形態(tài)多樣,飲茶方法多樣,貢茶榷茶并存。除此之外,還有比如常伯熊青出于藍堪作雅士茶道的開山,茶道藝術的鼻祖。在陸羽的視野之外,尚有宮廷茶道以及皇家所使用的金銀茶器。唐代皇室把茶葉作為祭祀、禮佛、賞賜之物廣為應用。全唐茶詩計459首,作者136人,諸多文人雅士詠茶,汗牛充棟,光輝燦爛。茶深入到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哲學、宗教、歷史、文學、藝術、文化、民俗等各個領域,整個盛唐時代不同的社會群體通過不同的方式都在共同詮釋著茶的魅力,而且各有個性,特色明顯,獨領風騷。這在歷史上顯然前無古人,即使和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相比,其豐富性也后無來者,蔚為大觀。
我們今天學習唐代茶文化,其實還少不了4個字,“唐人氣象“。唐代和茶文化并存的生活藝術還有楷書、繪畫、歌舞、茶席器具設計等等,唐代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屬于世界性的大國,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文化繁榮程度都占據世界前列,并將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輸出,向世界各地傳播,這可能才是我們研究唐代茶史的現實意義。
來源:茶貴人,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