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一帶最早是古蹼人種植茶樹,明末清初以后,隨著六大茶山名聲越來越大,尤其是列為貢茶后,內(nèi)地人大量遷入六大茶山,包括四川人、石屏人等,他們或種茶、或經(jīng)營茶葉生意,易武、倚邦一帶還有大量石屏人的后裔在種茶或經(jīng)營茶生意,他們鄉(xiāng)音不改。麻黑村63戶幾乎都是石屏后裔,進入麻黑就像到了石屏。
易武位于勐臘縣城北方,距勐臘縣城110公里。進易武的汽車路從勐醒分岔,已鋪成柏油路,勐醒至易武32公里。易武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東部,緊靠中老邊境,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nèi),因面積較大也有人將易武茶山稱為易武茶區(qū)。
易武茶區(qū)包含整個易武鄉(xiāng)的產(chǎn)茶區(qū),也包含著過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區(qū)老樹茶比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風(fēng)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戶,因此要對茶葉產(chǎn)量作出很準(zhǔn)確的統(tǒng)計是不可能的,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易武每年老樹茶產(chǎn)量在60-70噸。當(dāng)然隨著茶價上升,茶農(nóng)對茶園管理投入增多,產(chǎn)量已在逐年上升。
易武茶山包括麻黑曼洛、易武、易田等四個鄉(xiāng)茶區(qū)范圍東至中老邊界,西至易武與象明接壤的小磨移丫口,南至麻芋林,北至過乃河,方圓三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左右除石灰?guī)r及徒坡峽谷外,到處都有茶園。
易武區(qū)范圍內(nèi)的另一個茶山是曼灑茶山(一九八四年易武區(qū)分成兩個區(qū)時劃歸曼臘區(qū)),包括曼灑、曼臘、曼乃、保德(一九八零年從曼乃分出去的新鄉(xiāng))等四個鄉(xiāng)。茶園范圍東至中老邊界,南至過乃河,西至直保河、磨者河,北至楊柳淘河,方圓三零三平方公里左右,除陡峭山峰、峽谷外,到處都有茶園。
易武古茶,因其香水柔,刺激性較低,口感厚重,苦澀味不重,回甘生津持久而備受歡迎。易武古茶歷史久遠,香氣濃郁,茶力柔和,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茶湯入口軟滑、飽滿、甘潤?;馗噬虺志茫眄嵣畛?。
易武古茶備受關(guān)注原因有三。一是種茶歷史悠久,知名度高。二是茶葉香氣濃郁,易武古茶的香氣與采摘時間有關(guān),春茶濃香,夏茶暗香,秋茶悠香。三是口感清甜,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易武古茶的甜不僅來的直接、快速,而且持久性長,沒有多余的口感。
2015易武春茶手工龍珠古樹純料香氣濃郁,茶力柔和,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茶湯入口軟滑、飽滿、甘潤?;馗噬虺志?,喉韻深沉。葉底黃綠,條索完整,肥厚飽滿。
2014年茶王樹產(chǎn)于易武鄉(xiāng)刮風(fēng)寨原始深林中,青山綠水,云霧繚繞,陽光充沛。(滇海虞衡志)記載,茶王樹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茶王樹產(chǎn)量稀少,加之交通閉塞,下車后需徒步七八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茶山,所以一芽一葉都來之不易。
茶王樹的特點是,條索緊結(jié)黑亮,湯色淡金黃,葉底黃綠勻齊,山野氣強,杯底留香味濃,苦重色輕,苦化甘很快,甘顯且持久,澀退兩頰生津,舌底鳴泉,口感霸氣,茶勁十足,可與老邦章媲美,而且滋味持久耐泡,屬普洱茶收藏的上上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