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關于白茶歷史的資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白茶這個品類是從2006年之后才開始外銷轉內銷的,也就是說在2006年以前,白茶主要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要么用來窨等級花茶,要么就是作為頂級護膚品提煉的原料供應,跟最頂級的巖茶幾乎出不了福建省的“潛規(guī)則”不同,留在國內儲藏下來的年份老白茶,基本都是壽眉的等級,連牡丹都不算多。
?
所以關于今天這篇內容的開始,先拋出Y老師個人的一個疑惑,當年出口外銷的白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是就是傳統(tǒng)白茶工藝的代表?
?
作為一名近三十年出口白茶工藝的老師傅,孫晨暉絕對是最有資歷跟大家分享關于何為白茶的傳統(tǒng)。
01
關于出口白茶的品控?
究竟是一種品類,還是一個標準?
?
說起來也挺巧的,我跟孫師傅的第一次見面,喝的就是吳敬萬的狀元牡丹和銀針,老師傅之所以是老師傅,就是在第一口下去的時候,就知道這泡白茶重點表達的主題是什么,山場。
?
孫師傅說,這泡茶是極品,且不說工藝,光是山場的原料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而且它內質的厚度也說明了在茶園管理上的特殊照顧。但就像巖茶界天心村斗茶賽這種競技型比賽的職業(yè)喜好導向一般,孫師傅面對每款茶時,考慮的標準范疇也不盡相同。
?
除了山場好壞,他最先考慮的是質和量的平衡。
?
比如吳敬萬的這款狀元牡丹,一年一采并且采用了巖茶的山場概念進行小山場區(qū)域的單號茶制作,成品大概一年不超過幾百斤。但孫師傅說起他所謂有量的概念,也是讓剛從巖茶界玩到白茶界的Y老師目瞪口呆的。
?
比如今年,受原料價格高度漲幅的影響,白茶出口的數(shù)量達到歷年來最低,截止目前不到30噸,出口量最高的09年是150噸,大家隨便感受一下。也正因為數(shù)量大了,出口批次的標準化成為白茶特定階段的必備要素。
?
接著就是工藝的評判標準。
?
吳敬萬狀元牡丹,是略帶陽光味的青草香,根據(jù)這一“陽光味”的特寫,孫師傅就開始判斷工藝上的區(qū)別,以及這個工藝區(qū)別所產(chǎn)生的滋味是哪個國家的喜好。
?
孫師傅告訴我們,一般來說出口歐美的白茶是不能出現(xiàn)任何一點陽光味的,他們對白茶的選擇標準,就是出現(xiàn)一丁點兒陽光味品質就不過關,因為他們覺得陽光味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茶質本身的鮮爽,影響了毫香的發(fā)揮,是一種干擾性物質的存在。
?
但國內市場及部分東南亞市場,就需要這個陽光的味道,而能產(chǎn)生這個陽光的味道一般都以日光萎凋工藝為主,用土話說就是白曬,而不能產(chǎn)生陽光味的工藝方式,也就必須是室內萎凋。
?
說起來“毫香”也算是福鼎白茶區(qū)域專屬特色的“山場味”。
?
就像巖茶的“活甘清香”一般,白茶也有它的四字秘笈,“毫香蜜韻”,其中排在首位的“毫”,指的就是茶葉的毛。
.因為“毫”多,所以廠房到處都是“毛”
孫晨暉說,“毫香蜜韻”基本就是靠它的絨毛來呈現(xiàn)的,因為“毛”不僅能確保茶質本身的鮮爽,也因為這個絨毛使得白茶非常的脆弱,稍微一點異味就表現(xiàn)得特別的敏感,也是因為這個特點,用福鼎的大白和大毫窨的花茶,吸附性最強,是出口花茶中等級最高的茶品。
?
那么,關于“陽光味”具體是一種什么味呢?
?
其實每個人對味覺的記憶度是不同的,比如Y老師聽到“陽光味”,第一反應就是大冬天被子拿出去曬完之后那個幸福滿滿的“螨蟲尸體味”,而孫師傅告訴我們,他對這種味道的認知是停留在農(nóng)村,中秋過后的紅薯刨成絲放在太陽下曬干后的味道。
?
我說那不就是地瓜味嗎,為什么叫陽光味?
因為在我僅有的認知里,出現(xiàn)地瓜味的茶一定是山場土壤的影響,孫師傅不緊不慢的說,其實是略帶果香的陽光。
被他這么一描述,突然感覺到我們對世界認知的切入方式是不同的,光從一個氣味的描述上,我們就需要適當拋開在巖茶里養(yǎng)成的固定思維,在不同的茶類玩出花樣。
?
最后,也就是孫師傅最擅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
?
關于穩(wěn)定性方面所,孫師傅告訴我們德國人是最重視的,他們就以他們第一次拿到的茶品為樣,之后每一年都需要按照那樣的標準進行選樣。
?
畢竟是農(nóng)產(chǎn)品,每年受天氣、管理和人工工藝的影響,不可能像機械一般實現(xiàn)一摸一樣的生產(chǎn),但為了實現(xiàn)盡可能可控范圍內的規(guī)范,德國人會要求室內萎凋間的尺寸每年也是固定的。
比如萎凋房尺寸必須為13.5*7.5*3.5米的固定尺寸,萎凋房里擺放竹篩的規(guī)格為六行,每行高15篩×7節(jié),共計630篩,每篩綜合上鮮葉5斤,一場次萎凋可產(chǎn)毛茶600斤左右……這些如今依然在使用的標準化數(shù)據(jù),真的非常符合德國人的產(chǎn)品思維。
?
除了制作工具和環(huán)境上的盡量標準外,跟巖茶一樣,拼配也是確保產(chǎn)品出口穩(wěn)定的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至于孫師傅的拼配工藝,我們將會在之后的內容中重點說明。
02
?“我自己喜歡喝鮮爽的新茶”
?
雖然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茶師工齡的資深茶師,但孫師傅的性格卻保持著嬉皮士般的倔強,比如跟他吃飯,吃不動吃撐了,不能說“吃飽了”,得說“吃舒服了”,他說你一個吃飽了,讓還在吃的人心里有壓力,這樣會影響別人吃飯的氣氛,但你說吃舒服了,就可以慢慢的歇一歇。
?
再比如創(chuàng)業(yè),品福茶業(yè)是孫晨暉年過半百時才開始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這條路對他來說并不是重新顛覆開始全新的領域挑戰(zhàn),而是在原始積累沉淀到一定基礎上時為了更好的保持延續(xù)幾十年來出口白茶的標準化生產(chǎn),所以在這里,基本就是一個近二十年出口白茶的產(chǎn)品庫。
?
可當你覺得他應該珍藏了很多珍貴稀缺的老白茶的話,你又錯了。孫師傅最愛的,就是帶著鮮爽度的新白茶。
?
提到白茶,大部分人對它的概念就是“三年陳,五年藥,七年寶”,所以大部分時候市場都會盲目在追求年份這個概念,說起來有點像陳皮,可在跟孫師傅聊天的過程中告訴我們,這么多年來他都比較喜歡喝新茶。
主要是因為可以感受當下最直接的鮮爽,這才是白茶工藝所賜予這泡茶的最高價值。關于給白茶帶來足夠鮮爽的山場和工藝風格是怎樣的,我們將在明天的文章中繼續(xù)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