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茶香茶.館
一縷清香滌盡心中繁華,兩片嫩葉除去身前濁氣。有心、無念、無欲,有別于塵煙無數(shù)。兩三摯友,品茗,賞器,輕撫玉瓷,悠哉怡然;談笑間,香沁心脾,暢敘幽情。故茶能生緣,在寒夜茶香茶.館,以茶結緣,自是常事。觀古典家具,覓古雅精麗,識民族精粹,氣定而神閑;金石點點,茶香習習,心曠而神怡。茶廬之境,茶器美物在寒夜茶香茶.館可尋。
好物1.天石白陶泥
天石湯沸
天石白陶泥壺,以高純度白泥陶土,古老技藝,純手工燒制而成。白泥陶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于水中,粘結性高,優(yōu)良的電絕緣性能、良好的抗酸溶性、低耐火性等特點。1300℃以上窯溫火的涅槃焙燒,浴火重生,終成此造化之物。用天石白陶泥壺煮水從細微處發(fā)揮一泡茶湯的最佳口感,可謂精致的茶人不可或缺的煮水利器。
曜黑釉煮茶壺造型美觀,壺體短流提梁手工編織,色彩以炭黑為唯一上色原料,通體烏黑發(fā)亮,“黑中透亮,亮中透明”的視覺效果,整體顯得樸實無華。在樸實無華中透露著與茶人的親密感。安靜從容,不為世事的繁榮所動搖,依舊保持簡樸之風。
天石急須
天石白陶泥急須壺以陶泥、瓷泥配比燒制出既透氣又細膩堅密的品質,輕便適泡;有凈化水質之效,集美觀、實用、健康于一體。壺嘴短粗直流,出水順暢利索,造型柔中又可見剛,氣度不凡。急須壺輕巧便捷,肚大容量便于日常使用;即使是沒有經(jīng)過茶道訓練的一般人也可輕松使用,適合自用和待客,合了民階層對茶的向往和需求。
天石茶葉末釉是由鐵、鎂與硅酸化合而產(chǎn)生的結晶,燒成時焰性和溫度的差異可產(chǎn)生多種變調,古樸耐看。
天石瓷懸浮
磁懸浮新型實用專利設計,加熱過程中,水蒸氣上升,形成壓力;壺身與內膽呈懸空狀,加速茶葉營養(yǎng)物質轉化。體驗當代人文茶席生活,選用優(yōu)質材料、及先進技術,設計一款屬于當代茶人的煮水壺,以純手工燒制而成,專為水質設計。隨時間更迭,胎體會養(yǎng)成黃色紋路,虛實斑駁間,顯純樸大氣,古樸悠揚。
天石柑杯
草木灰釉天石柑杯,當代茶人的必備茶器,更適合當代人快節(jié)奏生活。一杯即可代替一整套茶具,別具匠心之器。
好物2.白玉唐茶器
白玉唐陶瓷,十二年精工品質,互聯(lián)網(wǎng)初期風靡數(shù)年之久,北京廣州景德鎮(zhèn)茶器產(chǎn)地價模式,傳奇還在,卷土重來!OEM定制、禮品定制、研發(fā)定制,瓷質細膩,獨賦手感與唇感。發(fā)來您的堂號,定制您的茶器。
草木灰花卉系列
全新十年品牌計劃,“因茶而器,與古為新”,從愛茶到愛器,著十二年精工品質,尋最佳手感與唇感,以唐廬人匠心制作,制最符茶人低調雅致之器。
山海經(jīng)系列
山海百靈,神話映射人神天地,是藝術和心靈結合的羈絆,在自然山海中,白玉唐創(chuàng)造出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的奇聞異獸,以藝術繪于生活。
海錯圖系列
優(yōu)選原礦泥料,釉層豐厚,質感溫潤如玉,八款畫面不同的海錯圖畫面,增添趣味。相互搭配,裝點空間。
博古清供系列
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其實也就是頤養(yǎng)精神的審美體驗。因為人的欣賞,它就慢慢的,變成了“雅物”。是中國人寄情山水,長養(yǎng)身心的一種方式。
禪定系列
禪定,是一種美妙的狀態(tài),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涌出的奇妙感覺。在無我的境界中,一剎那間,時間仿佛凝固,一股清涼漫過全身,洗滌靈魂。禪之心轉瞬即逝,尤為難得;心境靜謐變化,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忽然就進入了另一種“時空”。
好物3.柳巖柴燒
影金山水
柴燒是一種審慎與謙遜的美,一種未完成、不依循常規(guī)的隨興之美。老子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不過分干預之下,制作器物充分尊重事物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燒制之時通過熟練把控,發(fā)揮著泥與火自身交融。
水墨山水
柳巖柴燒水墨系列山水主人杯,崇尚傳統(tǒng)文化,也崇尚自然世界,更注重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也師法自然,在生活中靜觀默想,用心造物,長期積蓄,轉而成形,千錘百煉,超乎規(guī)范,從而產(chǎn)生優(yōu)秀的柴燒作品。
顏色釉系列
匠心之作,水火交融,方能成器;泥“土”為原料,摻“水”使泥土具有可塑性而得以成型,然后空“氣”的氛圍中自然干燥,最后經(jīng)窯“火”燒結成器。
好物4.唐廬郎紅
郎紅單杯
碧幕霞綃一縷紅?;敝μ渌搌B,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黃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一染紅,仿佛在敘說著清宮的往事。
郎紅祥云仙鶴杯
祥云縹緲隨性,頗有道家灑脫逍遙的風骨;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吉祥美好的象征意義,靈動灑脫,端雅大氣,東方神韻,自然流露。描金仙鶴羽毛層次分明,仿若有清風拂動;云煙裊裊之上,多了份灑脫雅致。
圖/天石 白玉唐 柳巖柴燒 唐廬郎紅
編輯/寒夜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