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茶采摘佳季,走進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zhèn)安鎮(zhèn)小田壩社區(qū),一坡坡、一墑墑生機盎然的茶園映入眼簾,靜寂了一個冬天的茶樹上,齊刷刷地冒出了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嫩芽。茶農們身挎背簍穿梭在茶地上,一雙雙巧手嫻熟地在茶葉間飛舞,大家都忙趁春時采收春茶。
這天一大早,淅淅瀝瀝的春雨剛放晴,遠峰如黛,水汽氤氳。村里的幾家茶廠已經忙碌開來。茶香裊裊中,工人們有的在攤晾茶葉、有的在殺青、有的在揉捻,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地忙著手中的活務。董敬華是小田壩摩山綠茶廠的一名工人,他正忙著在大炒鍋里炒茶,只見他用雙手不停地推起滿鍋綠茶,連續(xù)翻了五六次,隨后又抖散開來,動作熟練麻利,一氣呵成,一鍋綠茶大約用了半個小時就被炒好攤晾在簸箕上。
等簸箕里的茶葉稍微變涼一些后,董敬華一邊揉捻一邊告訴記者,他今年有43歲,已經在茶廠工作10多年。經過多年的歷練,他已經成為茶廠里的“骨干”力量。無論是機械加工,還是傳統(tǒng)手工揉制,董敬華都能熟練操作?!坝贸村伋粗撇枞~,要等鍋的溫度達到70度左右才能把鮮茶放入鍋里,期間翻炒要均勻,殺青才殺得好?!倍慈A揉捻好茶葉后,又到車間和工友們一起忙碌?!坝脵C子加工茶葉,一般有攤曬、殺青、攤晾、揉捻、拉條、一次烘干、二次烘干、攤晾、打包等多道工序。其中殺青是最關鍵的,要一次性全部熟透,那樣口感和湯色才會都好。如果半生不熟的做出來,就白白浪費了好山好水孕育出來的好茶了?!?/p>
工人忙碌的同時,茶廠老板范艷昌也沒閑著。自明前茶開采以來,每天9:30過后,采摘早茶的茶農就會陸續(xù)前來茶廠賣茶。范艷昌就開始忙著評級、過稱、開單,一筐筐、一籮籮沾著露珠、帶著雨水的茶葉被送往鮮葉攤晾區(qū),逐漸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
“自3月下旬春茶開采以來,初期我們茶廠每天能收到鮮茶葉500多市斤;然后一直到清明節(jié)后10多天就是高峰期,每天收購1萬多市斤。”范艷昌一邊稱茶一邊說,“從春茶到夏茶再到秋茶,我們每年要加工近200噸鮮葉,毛收入300多萬元,大部分做成綠茶銷給湖南、廣西等地的老客戶,紅茶一般接受訂單加工。茶葉加工過程中,我們每年長期用工6人,茶葉加工高峰期每天用工20多人,這些工人都是本村村民,每年要支付工人工資20多萬元?!?/p>
董敬華全家六口人,他就是長年在茶廠務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他的妻子廖夠芬在家料理家務,按節(jié)令栽種傳統(tǒng)農作,再養(yǎng)上幾頭牛和豬,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廖夠芬說:“每逢春茶采摘季,我家6畝多的茶葉又為家庭增收立下很大的功勞。一年的春茶、夏茶和秋茶采摘下了,能為家庭帶來7000多元的收入?!?/p>
在小田壩社區(qū),像董敬華家一樣的人家很多。茶農楊轉云連續(xù)幾天都是早上7點多出家門,9點多來茶廠賣茶。當天早上她來賣了4斤多?!安璧鼐驮诩腋浇?,9點多我先回來煮飯和喂雞豬,然后再接著去采茶???,對于這種一芽一葉的鮮茶來說,能賣到10元一市斤。這些都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財富,可舍不得讓它們長老了?!辈柁r楊轉云看著剛剛采來的嫩芽高興地說道。
春風有信,茶香有約。如今,在小田壩社區(qū),437戶人家戶戶都有茶地,少則1-2畝,多則10多畝,全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5000多畝。
“我們村已經建成茶葉精制廠1個,初制所3個,全村茶葉年收入已達500多萬元。村里的茶都是生態(tài)綠色好產品,但目前還主要停留在初加工階段?!睋?jù)小田壩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楊軍介紹說,“去年,村里專門邀請普洱的制茶師傅來到村里教大家如何制茶,今后我們還會持續(xù)加強培訓,也將想法設法拓展茶葉發(fā)展新路子,一方面進行產品加工提升,另一方面將茶園風光與鄉(xiāng)村旅游有機整合起來,打好生態(tài)牌、延長產業(yè)鏈、盤活本地資源,寫好‘茶’文章,實現(xiàn)‘一村一業(yè)’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來源:龍陵縣融媒體中心:徐靜、賀彬、李婭妮,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