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一位茶客在談論他家的茶,他在猶豫該怎么辦。大致情況是這樣,這位茶客在2014年、2015年分別買入了一些當時市場熱度比較高的茶葉。如今這過了快十年,他就想著開幾片嘗嘗,看看轉化怎么樣。這不開不要緊,一開這茶實在不怎么地,于是他就問這些茶是不是還需要放著等轉化。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jīng)不是個例了,最近這十年普洱茶市場發(fā)展過于激進了。有些茶企在做茶的過程中,把大部分的預算都留給了宣傳以及經(jīng)營市場上面,在產(chǎn)品用料上非但沒有增加預算,反而有縮水的嫌疑。由于涉及到收藏以及投資,加上芳村市場的認可,所以這些茶有相當一部分就被茶客用作收藏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底子不大行的產(chǎn)品后期轉化的空間并不大,但是市場以收益為導向,只要短期收益夠高,品質不品質的其實都是次要因素了。這在當年看自然沒啥大問題,然后到了當下則全是問題。
以前茶企少,可以用來做參照物的產(chǎn)品比較少?,F(xiàn)在多少茶企在做普洱茶,那種幾百元一公斤甚至上千元一公斤的毛茶做出來的產(chǎn)品大多要比百十元一公斤毛茶做出來的產(chǎn)品好很多。由于市場的緣故,這些百十元一公斤毛茶做出來的產(chǎn)品有些比原料高幾個檔次的茶還要貴。這些都算是歷史遺留問題了。
現(xiàn)在茶客拿收藏的茶葉出來喝,發(fā)現(xiàn)轉化不如預期,開始向社區(qū)求助。說實在的這也沒辦法啊,跟倉儲沒關系,就是原料先天不足。非要說,這就是市場過于激進的錯。要說補救方案的話,趁著這些茶市場還有人收,那就賣了唄,或者自己喝了。除此之外也沒更好的辦法了,普洱茶老茶中期茶市場早晚要以品質來論高下,現(xiàn)在嘛權當過渡期嘍。
文:天火